学校要闻

开课首日,学院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推进

来源:校务部 发布日期:2020-04-28

同窗虽然相去千里,云端相聚学于同框。4月27日,我院正式按下复课重启键,首批返校生复课采用线上线下双结合,以“线下小集聚、云端大融合”的方式进行课业学习。开课前,学院按照防疫要求提早做好了教学区各公共场所的消杀工作;课堂上,师生按要求提前有序佩戴好口罩进入教室,学生分开就坐,各教室都保持了开窗通风。

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刚率教风巡查组对复课首日各教学点的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巡查,各二级学院有关负责人、学院学风督查组成员分别在各教学点参与了巡查工作。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在三个二级学院对首批返校生单独制订课表的基础上,全校首批学生9至10周间,将开课209门次,共计526学时。其中理论课60门次,实训类143门次,体育类6门次。

提前研判 做好教学运行设计

为了确保错峰开学期间教学与防疫两手抓、两手硬,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学院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落实组织了专门研讨会,制定了精准的返校复课方案,细化了操作流程,构建了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确保返校复课期间相关教学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沟通、反馈。通过提前设计、稳步落实,学院进一步将疫情的外在影响,转化为教学革新的内在动力。通过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打造云端上下“双线”金课等方式,学院力求在“转危为机”之中,将教学水平推上一个全新台阶。

本阶段学生返校后,部分课程将继续进行线上学习,其中大课、理论课以在线授课为主;线下大课采用课堂、直播双结合方式;学生采取线上线下分流,返校学生轮流接受线下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学院积极调整授课时间表,以使课程时间安排与防疫期间学生生活作息相契合。学院相关复学措施的落实,在降低学生聚集密度,提升防疫防控水平的同时,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社区,将原先教师、家长的外力监督,转化成了在校复课学生的自我监督,保证了教学的完整性、维护了教学的严肃性、提升了教学参与性。

双向融合 教学实践推动创新

首日复课,学院各教学单位充分利用在线上教学期间的实践经验,将教学技术与教学需求进行深度整合。在具体的教学措施上,“因课制宜、因人制宜”,推陈出新。在汽车学院,首日授课将实训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整个授课流程,以学生小组结合、教师实地指导、线上同步总结的方式,将传统上限于一时一地的实训课程变成技能知识的“情景直播”,教师与学生摆脱了传统“教授—接受”的单项机械式教学模式,一同以 “教学网红”的身份成为了知识传播者的参与者。

在航旅学院,烹艺专业的实训教学有效衔接起了线上与线下教学。此次烹艺专业首批返校学生以工学班大一学生为主,在线教学期间,通过网络授课、在线指导等形式,学生对专业实践积累起了较大的专业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裱花绘龙”、“西点制作”,首堂课的实训操作让线上教学期间的各类二维平面化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在完成教学进度“无缝对接”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

在国际学院,线下集中、云端上课模式协助教师构筑起了教学互动的“区块链”。上课学生分别在不同教室进行小集中,授课教师于A教室现场指导学生利用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待教学指导完毕,教师既转入B教室,并将A教室教学过程中归纳的问题于B教室授课中予以解答和改进,借助网络平台,A教室的学生得到同步反馈。教学“区块链”的形成实现了教学互动的“分布式”学习、“集中化”反馈,有效挖掘了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的潜力与优势。

立足长远 探索教学全新模式

学院充分认识到疫情之“危”与革新之“机”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以教学实践推进教学改革,在外在影响的被动中,寻找突破创新的主动。特殊时期的不同教学形态不是互为独立的割裂板块,通过返校复课后的过渡期教学设置,以线上线下为依托,学院将学生居家期间的云端网课与过渡时期的“双线”教学乃至全面返校后的复课教学有机衔接成了一个整体。

学生在云端授课中,渐渐形成了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云端社区的形成使得学生通过他们更加熟悉的互联网方式进行学习交流,表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解决了长期困扰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主动性的问题。

教师群在“双线”教学强互动的背景下,依靠强化交互式教学的课堂设计,加强了师生互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智慧对话”的转变,更加有利于高职教育背景下知识技能的传播,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成了新时期的知识网红。

通过打造“云端”、“双线”以及全面复课的教学链条,“因人施教”、“一课一表”等措施的执行,学院在教学的协同组织、目标制定、方案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的尝试与参用,为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固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